[ 文化艺术 ] 大理剑川白族歌体裁多样,有山歌、小调、叙事歌、舞蹈歌、仪式歌等,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山歌《剑川白族调》,可独唱、对唱,唱时用龙头三弦伴奏,歌词多为即兴创作。其旋律优美动听,表现力丰富,被电影《五朵金花》选用改编创作成《大理三月好风光》等歌曲,唱遍全世界。
大理 白族 民歌
2020/12/20 / 大理旅游网
[ 文化艺术 ] 大理剑川阿吒力佛教乐舞广泛流行于全县各地,常在石宝山庙会等佛教盛会上表演。
大理 剑川 教乐舞
[ 文化艺术 ] 大理剑川吹吹腔是白族古老的剧种,清代较为盛行。演出形式和表演情况可分为田间、广场、庭院、舞台演出四种。
大理 白族 吹吹腔
[ 文化艺术 ] 《南涧跳菜》艺术简直就像一个变幻莫测的魔术师,但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还是从她的断层面上去看,她都是在呼唤美、创造美的圆周上运作,始终在一往无前地创造着美!
大理 南涧 跳菜
[ 文化艺术 ] 白文大本曲曲本长期在白族民间流传,是白族最为重要的民族文献。
大理 白族 大本曲
[ 文化艺术 ] 南诏大理国时期,以汉文为通行文字。文献记载说,唐朝廷曾向南诏颁赐诸子百家之书,南诏第五代王阁罗凤。“不读非圣贤之书”,第六代王异牟寻“颇知书”。这里的“书”,指的是汉文文献。
圣贤之书
2020/12/19 / 大理旅游网
[ 文化艺术 ] 南诏大理国时期,修筑城池,建盖大型建筑时,经常在使用的砖、瓦上模印文字,这就是“有字瓦”,瓦上的文字称“瓦文”。
文字 瓦文
[ 文化艺术 ]
大理 剑川 对联
[ 文化艺术 ] 大理剑川对联创作在民间非常普及和盛行,有悠久的传统。涌现了明代赵炳龙、清代王兆、近代赵藩和赵式铭、现代红子斋等著名的联语家。赵藩在成都武侯祠撰写的“能攻心”对联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江泽民总书记的高度评价。
[ 文化遗产 ] 石宝山歌会历史悠久,源于上古“群婚”遗风。据考已有上千年以上的历史。歌会上以歌传情,男女之间或吹树叶相招引。
剑川 石宝山 歌会
2020/12/19 / 大理州文化局